70年前,盐城大丰的一位儿科医生冒死营救了一位落难的美国飞行员,临别时,为答谢救命之恩,这位飞行员将航空表摘下留给恩人作纪念。这块航空表经儿科医生保存40年后,到了大丰修表师傅董际德手里,一起交付的,还有这个手表的故事。
日前,扬子晚报记者在盐城大丰市档案馆,见到了这块饱含美中人民友谊的航空表,同时从现存的历史档案资料以及航空表的相关当事人那里,还原了这块航空表的故事。
楔子
换来一块手表 听了一个故事
在盐城大丰,有一位65岁的修表师傅,名叫董际德,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收藏了一块富有历史意义的手表。
扬子晚报记者近日在大丰市档案馆见到了这位老先生以及他带来的航空表。这块航空表用布细细包裹,珍藏在盒子中,虽然外表极其斑驳,却依旧走得很准。“这个航空表至今近百年了,跟随这个手表收藏的,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董际德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块航空表是30年前从大丰一位儿科医生唐竹轩那里得到的。“我从事修表行业已有40多年,从我开始修表,唐先生就把这块航空表给我,让我帮他修理加油,有一次他说表太旧了,想换一块新表。”
董际德告诉记者,这块航空表看上去很新奇,尽管之前手表已经被唐竹轩请人维护时拿掉了两根指针并锯掉了两个发条,但打开表盖后,里面复杂的零件完好,零件数量大概是正常手表的三四倍,手表的机芯很特殊,肯定不是一块普通的表,国内非常罕见,于是他想了想,决定以125元价格的上海牌手表与他交换,当时的上海牌手表是计划供应,凭票购买,很难得,于是双方达成一致。
“就在交换手表时,唐先生表示,手表换给懂表的人自己比较放心,随后希望我好好收藏,并讲述了它的故事。”董际德说,原来这块手表,是一个美国飞行员作为答谢送给唐先生的。
扬子晚报记者在大丰市档案馆也见到了唐竹轩71岁的儿子唐杉林,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关于航空表的故事,因为特殊的历史年代,害怕被当作美国间谍,所以父亲之前一直没怎么提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自己的舅舅才将救助美国飞行员的事情讲给自己听。当时是父亲与舅舅一起救助了那个美国飞行员。
拯救美国大兵
草棚里发现蒙面外国人,唐家冒险藏起他
扬子晚报记者从档案资料中了解到,台北县(今大丰)的大中集处于黄海之滨,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大中集是日伪重兵把守的沿海重镇,南靠苏中重要县城东台,北临苏北中心县城盐城,日伪敌特活动十分猖獗。
“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时大多数老百姓做饭都是用锅灶。一天晚上,舅舅准备抱柴火烧晚饭时,在草棚里发现了一个蒙着脸的人,双方都吓了一跳,惊叫声惊动了屋里的父亲唐竹轩。”唐杉林说,当时家人以为遇到了坏人,正准备找棍子用于自卫,只见那个蒙面人哇哩哇啦地手直摇,接着拿掉蒙面的布,原来是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
那个外国人语言不通用手比画了半天,唐竹轩感到非常奇怪,这时候,那个外国人用手指指天上,再把膀子伸直了转,好像是在说飞机,接着用手在地上画了个太阳旗,对着太阳旗叭叭叭,似乎在说打日本鬼子的飞机。唐竹轩想到最近几天鬼子在街上到处设卡盘查行人,于是想到保护他。“他帮助我们打日本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唐竹轩带他进屋,让他吃饭、洗澡、休息。家人很害怕,建议把美国人交出去,否则被查到后可能会被杀头,但唐竹轩不愿意,他的理由是:“他是帮助我们打日本鬼子的,我们不能将他交给日本人,就是拼了命也要保护好他!过几天再想办法将他安全转移出去。”为了保护这个美国人,唐家把美国人安排在草棚里睡觉。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敲门,称是查户口的,开门后发现来了几个伪军,冲进门到处乱翻却什么都没搜到。带队的人说:“有没有发现一个美国人?一架美国飞机在东海边坠落,驾驶员没有死,可能逃到这附近了,如果谁发现了没有报告,立刻杀头。”
就在担惊受怕中,美国人躲了好几天。唐竹轩很焦虑,不知该把他怎么安全转移出去。考虑再三后,托人找到当时中共台北县敌工部干部吕少南,通过他上报苏中军区。
唐医生将美国兵化装成重病号骗过日军盘查
扬子晚报记者在档案资料《大丰人民革命斗争史》中看到,当时在当地从事抗日宣传的西团镇进步青年确实有一个人名叫“吕少南”。据现在西团镇宣传办的“西团通”吴耀庭说,吕少南后改名吕铮,战争年代在大丰时曾任台北县委敌工部代理部长等职。
经过查阅有关档案资料,记者了解到,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拯救美国兵——中国敌后抗日美国飞行员纪实》一书中,有这个美国飞行员的记载。1944年9月20日,一架美国B-25“空中堡垒”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时被高炮击伤,坠毁于台北县大中集东边的黄海边,5名飞行员被救。而这个美国人,便是5名飞行员中的一位。
扬子晚报记者从唐竹轩的儿子唐杉林那里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后来,吕少南带着苏中军区的两位同志,乔装成商人,以来诊所看病为由,秘密转移这位美国人,并由总部领导决定想办法送他回国。当时,来人中有一个懂英语的同志,与这名美国人作了交流。
美国飞行员原计划在轰炸日本结束后飞往浙江境内的某地点降落,可是飞机耗尽了燃油,他被迫跳伞后,飞机坠落在黄海边,之后游到海滩上,再往西逃,躲进了儿科医生唐竹轩家的草棚里。
躲过一劫的美国飞行员非常感谢唐竹轩,临走时将使用多年的航空表摘下来,送给唐竹轩作为见证和纪念。唐竹轩不好推辞,于是将身上的一副听筒回赠给美国飞行员。
之后,为了躲避街上鬼子卡哨盘查,唐竹轩用绷带把美国人的头包扎起来,只留眼睛和嘴,再用碘酒、膏药把他涂起来,使他成为一个“浑身害疮”的重病号,就这样顺利通过了敌人的封锁检查。
为救美国飞行员脱险,一个班战士壮烈牺牲
扬子晚报记者在《西团沧桑六百年》、《营救美国兵》以及《大丰市军事志》等相关档案资料中,了解了这个美国兵后续的一些故事。
档案中记载,接到地下党组织关于救助美国飞行员的汇报后,新四军苏中军区一直发电报上报到新四军第一师粟裕那里,请求给予支持。当时,粟裕率领主力一团和七团驻扎在大运河东畔的曹甸、塔儿头一线,开展军事操练,准备渡江南下,挺进天目山区,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
粟裕看完电报后,立即指令二分区地方武装前往保护美国飞行员,同时让七团团长彭德清派一个连由一名副营长带队前往大中集营救。
接到命令的林发英副营长和庚德信连长经过两个昼夜的急行军,在大中集东边茫茫的芦苇荡,遇到了正在为保护美国飞行员跟敌人激战的二分区地方武装人员。
为何在这里会有激战呢?档案资料中记载,当时,驻守盐城的日军黾子一郎少佐从汉奸那里得知有美国飞行员在大中集被救后,迅速派出了100多名日伪军进行围击。
战斗中,为了让美国飞行员能够尽快脱险,林发英副营长带领七班战士阻击敌人且全部壮烈牺牲。几天后,庚德信等人带领脱离险境的5名美国飞行员顺利返回师部,次日,粟裕亲自主持召开了欢迎美国飞行员的大会。
后记
航空表见证中美人民的友谊
修表师傅为它寻归宿
通过查阅资料,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航空表是在普通手表上增加一套航空需要的测时、定位装置,并对机芯进行改制的一种手表。其表盘上标有各种刻度,指针5-6个,表壳上有数个按钮, 可供测里程、纬度、时速、血压等。大丰修表师傅董际德还详细用英文和数字记载了所收藏的航空表的参数。
“换到这块航空表后,我一直视为珍宝。”董际德说,保存了三十多年,自己一直将它藏在家中没有戴过,只是经常拿出来擦油保养,每个月会上一次发条,让它走一走。
“这个航空表很珍贵,每次擦油保养时,会耗费一天的时间,这是个细致活。”董际德说。
“现在这块航空表作为手表,太旧不好看,已经没人要,但是作为上百年品牌的航空表却是很好的古董。”董际德说,最关键的是,它背后隐含的中美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结成的深厚友谊很珍贵。
董际德说,在自己得到航空表后的第三年,上海一个收古董的贩子,开出了他一年工资的价格——500元,他没舍得出手,一直留在身边。两年前,董际德罹患癌症,做完手术回家后,担心自己身体状况,开始将这块航空表拿出来,分享它的故事,并希望能找到当初的美国飞行员或其家属。
“过几年如果还没有找到,我可能会将这块航空表捐献给国家,毕竟它见证了先辈们的抗战经历。”董际德表示。
|